一、基本情况
主要职责是拟订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政策和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全省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指导全省非遗调查、记录、确认和建立名录。组织全省非遗研究、宣传和传播工作。
二、目标任务
2019年,申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个以上,设立4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60个非遗扶贫工坊,建设10个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传统工艺创意研发基地和技能培训基地、3个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14个非遗示范性传习所和传承人工作室;评审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0人以上,培训非遗传承人群220人次。
三、重点工作
(一)加大非遗保护工作力度
做好我省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启动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完成对493个省级非遗保护单位核定。启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建立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习所项目库,建设14个非遗示范性传习所。完成10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启动实施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审。
(二)深入推进传统工艺振兴
实施好国家传统工艺振兴工程,公布第一批省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实施好国家和省级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以临夏州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重点,抓好“非遗+扶贫”工作。组织贫困地区非遗传承人群参加培训,组织开展传统工艺类非遗传承人与经纪人、经销商对接洽谈。
(三)着力提高非遗传播力
开展各类非遗展演展示和宣传推介,组织参加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全国原生态民歌大赛。办好“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丝路记忆》非遗展演、西北五省区传统戏剧(秦腔)会演,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完成甘肃省非遗资源数据库一期建设并将数据纳入文化旅游大数据库,办好“陇上非遗”微信公众号,实现我省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的数字化展示和网络传播。启动《甘肃非遗辞典》编纂,出版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实录。
(四)不断加强法规制度和队伍建设
出台《甘肃省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境外组织和个人在甘肃省开展非遗调查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研究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加强队伍培训,汇编非遗保护基础业务培训教材,举办非遗保护业务培训。
处长:王爱萍,电话:0931-8411209,13919830930。
附件1
全国非遗总体情况和我省占比
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开始于2004年。全国人大于2011年颁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遗保护步入法制化轨道。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了全国性的非遗资源普查,全国非遗资源总量近87万项(我省2.7万,占3.1%)。截至2018年底,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名册项目40项(我省2项,占5%),位居世界第一。国务院批准公布了四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我省68项,占4.96%),各省公布了15550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文旅部命名了五批3068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我省68人,占3.1%),各省文化旅游部门命名了16432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省617人,占3.75%)。中央财政在2013年—2017年共投入46亿元支持开展非遗保护事业(我省9763万元,占2.12%)。2016年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习补助费从每年1万元提高到2万元(我省从2012年起,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习补助费每年5000元)。截至2017年底,国家建设非遗保护利用设施153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00家(我省3家,占3%),共建设非遗展示传习所10146个(我省487个,占4.8%),国家级传统工艺工作站13家(我省已建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1家),公布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项目383个(我省15个,占4%),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1个(我省无),中国传统村落4153个,各省出台非遗保护条例26件(我省已经出台),先后有84所高校参加中国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我省3家,占3.57%),举办研培班380期(我省8期,占2.1%),培训传承人群4.8万人次(我省500人次,占1%)。2013年至2017年,全国非遗培训1100万人次,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32万场次,参与观众5.4亿人次。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已连续举办6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已连续举办4届。
附件2
各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情况
序号 | 省份 | 代表性项目 | 代表性传承人 | 备注 |
1 | 北京 | 103项 | 104人 | 8人已去世 |
2 | 天津 | 35项 | 42人 | 4人已去世 |
3 | 河北 | 149项 | 149人 | 23人已去世 |
4 | 山西 | 168项 | 150人 | 12人已去世 |
5 | 内蒙古 | 89项 | 82人 | 6人已去世 |
6 | 辽宁 | 67项 | 58人 | 11人已去世 |
7 | 吉林 | 44项 | 22人 | 1人已去世 |
8 | 黑龙江 | 34项 | 31人 | 4人已去世 |
9 | 上海 | 63项 | 120人 | 24人已去世 |
10 | 江苏 | 146项 | 178人 | 21人已去世 |
11 | 浙江 | 233项 | 196人 | 22人已去世 |
12 | 安徽 | 88项 | 119人 | 17人已去世 |
13 | 福建 | 130项 | 143人 | 14人已去世 |
14 | 江西 | 70项 | 70人 | 5人已去世 |
15 | 山东 | 173项 | 104人 | 10人已去世 |
16 | 河南 | 113项 | 127人 | 16人已去世 |
17 | 湖北 | 127项 | 102人 | 19人已去世 |
18 | 湖南 | 118项 | 121人 | 20人已去世 |
19 | 广东 | 147项 | 132人 | 25人已去世 |
20 | 海南 | 40项 | 19人 | 4人已去世 |
21 | 广西 | 52项 | 49人 | 4人已去世 |
22 | 重庆 | 44项 | 59人 | 8人已去世 |
23 | 四川 | 139项 | 107人 | 10人已去世 |
24 | 贵州 | 140项 | 96人 | 10人已去世 |
25 | 云南 | 122项 | 125人 | 20人已去世 |
26 | 西藏 | 88项 | 96人 | 17人已去世 |
27 | 陕西 | 79项 | 78人 | 15人已去世 |
28 | 甘肃 | 68项 | 68人 | 9人已去世 |
29 | 青海 | 73项 | 88人 | 8人已去世 |
30 | 宁夏 | 18项 | 22人 | 4人已去世 |
31 | 新疆 | 128项 | 112人 | 23人已去世 |
32 | 兵团 | 6项 | 2人 | |
33 | 香港 | 10项 | 3人 | 1人已去世 |
34 | 澳门 | 9项 | 7人 | 1人已去世 |
35 | 中直单位 | 41项 | 87人 | 12人已去世 |
全国合计 | 3154项 | 3068人 | 407人已去世 |
附件3
我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分类
序号 | 门类 | 代表性项目 | 代表性传承人 | 备注 |
1 | 民间文学 | 5项 | 5人 | 1人已去世 |
2 | 传统音乐 | 10项 | 11人 | |
3 | 传统舞蹈 | 9项 | 11人 | 2人已去世 |
4 | 传统戏剧 | 10项 | 10人 | 2人已去世 |
5 | 曲艺 | 6项 | 5人 | |
6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0项 |
0人 | |
7 | 传统美术 | 7项 | 6人 | 2人已去世 |
8 | 传统技艺 | 10项 | 13人 | 2人已去世 |
9 | 传统医药 | 1项 | 1人 | |
10 | 民俗 | 10项 | 6人 | |
合计 | 68项 | 68人 | 9人已去世 |
附件4
我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分类
序号 | 门类 | 代表性项目 | 代表性传承人 | 备注 |
1 | 民间文学 | 35项 | 40人 | 6人已去世 |
2 | 传统音乐 | 55项 | 87人 | 3人已去世 |
3 | 传统舞蹈 | 56项 | 79人 | 6人已去世 |
4 | 传统戏剧 | 39项 | 72人 | 1人已去世 |
5 | 曲艺 | 25项 | 47人 | 3人已去世 |
6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19项 |
14人 | |
7 | 传统美术 | 71项 | 80人 | 1人已去世 |
8 | 传统技艺 | 113项 | 109人 | 4人已去世 |
9 | 传统医药 | 16项 | 20人 | 1人已去世 |
10 | 民俗 | 64项 | 63人 | 7人已去世 |
合计 | 493项 | 617人 | 32人已去世 |
附件5
全省各市(州)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分布表
市(州) | 联合国项目(个) | 国家级项目(个) | 省级项目(个) | ||
兰州市 | 0 | 4 | 5.8% | 42 | 8.5% |
嘉峪关市 | 0 | 0 | 0% | 7 | 1.4% |
金昌市 | 0 | 1 | 1.4% | 12 | 2.4% |
白银市 | 0 | 2 | 2.9% | 21 | 4.2% |
天水市 | 0 | 8 | 11.7% | 50 | 10.1% |
武威市 | 0 | 4 | 5.8% | 35 | 7% |
张掖市 | 0 | 4 | 5.8% | 33 | 6.7% |
酒泉市 | 0 | 5 | 7.3% | 41 | 8.3% |
平凉市 | 0 | 3 | 4.4% | 29 | 5.9% |
庆阳市 | 1 | 5 | 7.3% | 39 | 7.9% |
定西市 | 0 | 7 | 10.2% | 49 | 9.9% |
陇南市 | 0 | 3 | 4.4% | 43 | 8.7%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1 | 11 | 16.2% | 28 | 5.7%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0 | 8 | 11.8% | 49 | 9.9% |
省直单位 | 0 | 3 | 4.4% | 15 | 3% |
合计 | 2 | 68 | 493 |